
北京科技大學國家科學中心落成
國家科學中心于2008年由北京科技大學籌建,于2020年初步建成,是我國第四個國家科學中心,被中關村管委會列入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建設世界一流研究機構的第一個項目。北京科技大學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里第一個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任務的高校。國家科學中心實際總投資15億元,未來將達到500名研究人員,2000名研究生的規模。

NCMS目前主做項目為MSAF。MSAF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力學-化學多場耦合環境、自然大氣環境、特殊地域環境、多相流環境、高溫高壓水汽環境、極端/多因素耦合環境等六個結構材料實驗裝置群和工程材料損傷仿真試驗系統及由協同支撐、數據共享和安全評價系統構成的開放共享配套設施,共8套試驗裝置。該設施模擬實際工況的復雜環境和復雜載荷條件,開展大尺寸工程材料加速實驗研究,獲取其服役安全模型和評價方法。該設施是目前國際上唯一的以材料實驗與構件實驗相互結合、物理實驗與數字仿真互為補充的公共性、通用性的大型綜合科學研究實驗設施,在工程材料失效規律及關鍵科學問題的實驗研究能力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目前,8套試驗裝置中已有7套以高水平、高標準通過工藝測試驗收。在工藝測試驗收和后續國際評估中,截至目前已有5套裝置獲評“國際領先”。圍繞裝置建設,累計申請專利151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10項(已授權56項)。
國家科學中心匯聚了來自美國、德國、瑞典、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專家參與建設和發展,形成了由國內外院士領銜、專兼職結合的200余人的科研建設團隊。

國家科學中心遵循“邊建設、邊科研”的原則,在北京市和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結合行業需求,陸續開展重型燃氣輪機主軸、極地采油設備、高鐵關鍵部件、風電塔筒、核電關鍵管道測試評價等瓶頸問題研究工作。

騰冶冶金工程公司在疫情期間帶領國外客戶參觀了國家科學中心,外賓紛紛對該中心的科研成果表示高度認可。依托于國家科學中心的北科大設計院作為騰冶的聯合體合作伙伴,其供電設備在騰冶的承包項目中表現優秀。騰冶與北科大設計研究院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創合作新局面。





